国产精品国内自产拍在线播放-国产精品国三级国产aⅴ-国产精品国一-国产精品国语刺激对白在线观看-国产精品国语对白-国产精品好好热在线观看

  • --熱烈祝賀我會聯辦的科普活動被中國科協評為--優秀科普活動

          12月21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辦公廳印發《關于對2020年全國科普日有關組織單位和活動予以表揚的通知》(科協辦函普字【2020】158號),江蘇省機械工程學會、南京工程學會和江蘇省學會服務中心聯辦的“2020年全國科普日暨第一屆‘天印筑夢·科普智行’”活動,被評為優秀科普活動。

    學術科普

    當前位置: 首 頁 >學術科普>

    摩擦力會消失嗎?

    時間:2020/12/15 15:33:50    瀏覽次數:3529    字體:   

    首先,我要介紹為什么要研究摩擦學?摩擦學是什么?

    諾貝爾獎獲得者費曼曾經說過:關于摩擦,雖然做了很多實驗,但是精確的摩擦實驗還很難,摩擦定理的分析還是不夠。

    摩擦為什么會這么復雜呢?

    實際上,摩擦過程是可以用一個圖可以顯示出來的,它會發射出各種光、等離子體甚至X光,還有摩擦化學反應、物體的變形等。

    走進摩擦學

    摩擦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什么是摩擦學呢?

    1966年,英國政府當時的爵士 Peter Jost,在英國做過一個調查,內容是:摩擦、磨損、潤滑會對英國造成多大的損失?

    調查結束,Jost做出了一個非常著名的Jost報告。他把摩擦、磨損、潤滑三個方面的聚集起來,創立了一個新詞匯,叫做Tribology,就是摩擦學。

    他認為,摩擦學是一門研究相互運動、相互作用的對偶表面的理論實踐的科學技術。那么,摩擦學研究,到底有什么意義呢?

    實際上,摩擦學不僅在航空航天領域,在芯片制造、生物、高鐵、軍事領域也有很多應用。

    據調查,一次性能源的消耗,大概有三分之一是通過摩擦消耗掉的,而且80%的裝備都因為磨損而失效。

    摩擦和磨損共同造成的損失,一般是一個國家GDP的2%到7%。

    假設,我們僅以5%來計算。2019年,我國GDP是99萬億元,因為摩擦和磨損造成的損失達到了4.95萬億元,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數字。

    摩擦的起源

    要研究摩擦,第一個大家想要了解的就是,摩擦到底是怎么起源的?

    最早的摩擦起源是鉆木取火。拿個硬木頭,在軟木頭上摩擦,最后起火。

    人類控制了火,從野蠻走向了文明。后來就有了雪橇,然后就是車的出現。

    滾動摩擦代替滑動摩擦,使人類生產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人類開始真正科學地研究摩擦問題,實際上是從15世紀達·芬奇開始的。

    1967年,達·芬奇的手稿被發現了,當時他已經開始研究摩擦,提出了摩擦力大概是自重的四分之一。

    但是真正上升到科學層次,探索摩擦的起源,是在17世紀。

    阿孟頓是法國的物理學家,他當時在法國科學院作了一個報告:認為摩擦力只與載荷有關,與接觸面積沒關系,當時在科學界引起了非常大的震動。

    一般人都認為面積越大,摩擦肯定越大。摩擦是由表面的凹凸不平引起的。為什么他認為摩擦跟面積沒關系,跟正壓力有關系呢?

    后來,另外一個英國的物理學家提出摩擦跟凹凸沒關系,跟分子間的黏附力有關系。

    他做了一個很好的實驗,將一個小鉛球和一個大鉛球都切成平面,把兩個面對摩,這個小鉛球就可以把大鉛球拉起來,而且掉不下來。

    分子間的黏著力、吸附力非常強,摩擦就是因為這個造成的。

    后來到了18世紀,物理學家庫侖做了一個非常有名的裝置實驗,被稱為近代物理十大實驗之一。

    他認為,摩擦是由凹凸不平的表面嵌在一塊兒造成的,并且提出了摩擦學的古典四大定律:摩擦跟正壓力有關系;摩擦與接觸面積沒關系;最大的靜摩擦力會大于動摩擦力;摩擦力大小與速度沒關系。

    一方面,摩擦力跟面積沒關,與接觸壓力有關;另一方面,摩擦與分子的黏著力有關,與接觸面積有關。所以,這兩個理論各說其詞。

    到了1939年,蘇聯學者克拉蓋爾斯基把這兩個理論統一了。他認為摩擦力等于兩個力之和,一部分是正壓力造成摩擦力,另一部分是分子間吸附造成的摩擦力。

    但是還沒把本質講清楚。后來到了五十年代,劍橋大學兩位教授教授Bowden和Tabor一起合作,他們認為摩擦力是與真實接觸面積有關,與名義接觸面積無關。

    他認為,摩擦力主要取決于真實接觸面積,因為正壓力增大,真實接觸面積變大,所以摩擦力增高了。

    他從機理上把這兩個理論統一在一起。這就是在宏觀世界的探討。

    1929年,也有科學家從微觀世界去探討它,非常著名的成果就是湯姆森(Tomlinson)模型。

    C和B是兩個原子,另外一個原子是D,如果D原子離B原子比較遠,D原子從B原子的旁邊走近,D原子會把B原子靠近拉,當D原子遠離B原子時,B原子又會彈回來。

    這是一個穩定的過程,沒有任何能量消耗,也就不可能有摩擦。

    但是,如果這個D原子,離B原子比較近,它走近的時候會把B原子拉過來,離去時候,B原子突然回彈過去引起B原子彈性振動。這就相當于B原子在不斷地振動,一旦振動就消耗了能量,就有摩擦損失。

    由此,他提出了摩擦起源的原子模型,但是這個模型提出來后,沒辦法得到驗證。

    但是如果這個D原子,離B原子比較近,它走的時候把B原子拉過來,離去時候,B原子突然回彈過去引起B原子彈性振動,就相當于左邊這個原子,在那個地方不斷地振動,一旦振動就消耗了能量,就有摩擦損失。

    所以提出來摩擦起源的原子模型,但是這個模型提出來后,沒辦法得到驗證。

    1986年,葛·賓尼(Gerd Binning)發明了原子力顯微鏡,由于原子力顯微鏡的發明,賓尼獲得了諾貝爾獎。有了原子力顯微鏡,就可以研究原子級的摩擦了,湯姆森模型才基本上被證實了。

    后來超快激光被發現,人們才能研究摩擦過程中的聲子耗散、電子耗散,以及結構的演變。

    右下角的圖,就是我們研究缺陷對電子耗散的影響。我們可以看見,電子耗散也確實跟摩擦和材料有關系。

    研究摩擦力的所有科學家,都有一個最大的夢想,就是能不能把摩擦控制住,或者把摩擦去除掉,這就引起了另外一個話題:超滑可否實現的問題。

    超滑能否實現?

    1990年的時候,日本學者Hirano做了一個理論分析,他認為兩個原子級光滑的表面,當上下表面的原子處于公度的時候就有摩擦存在,當非公度的時候就不會有摩擦存在。

    那么,什么叫公度?什么叫非公度?

    比如上表面兩個原子的原子間距是2,下表面的原子間距是2或者4,相當于下A圖,由于兩個平面之間有公約數,即為表面處于公度狀態,運動過程中就有能量損耗。

    如果一個表面的原子間距是2,另一個表面的原子間距是3,沒有公約數,插不進去,而在表面懸著,那么它移動過程中摩擦就會消失了,這是理論計算的結果,其本質與Tomlinson模型一致。

    后來做了一個實驗,確實是非公度的時候,摩擦力會大幅度降低或者接近于零,但物理學家對它還是有一定的懷疑,希望它能進一步得到證實。

    但是做摩擦學研究的人開始非常關注這個問題:超滑是否能實現?摩擦能否消失?

    工程上有個定義,摩擦系數只要有數量級上的降低,就叫做超滑。

    我們在低溫狀態下,用鋼和二硫化物對摩,實現了萬分之一的摩擦系數,大概比常規摩擦系數能降低兩個數量級,這就出現了超滑。

    我們在二維材料上還做了一個工作,就是用二氧化硅的球,采取CVD的辦法,讓其表面生長了幾層石墨烯,然后將長了石墨烯層的球,再粘在旋臂上。

    這個旋臂是帶石墨烯的旋臂,下平面可以使用石墨烯或其他材料。我們發現,當二氧化硅球對二氧化硅表面的時候,摩擦系數非常大,系數大概在0.6左右。

    如果是二氧化硅表面包覆石墨烯,與石墨烯對摩,或者與高取向石墨對摩,這使得摩擦系數降到千分之三了,實現了超滑,這也被譽為實現固體超滑的六大方法之一。

    后來,在真空下的摩擦系數降到十萬分之二,這是非常有意義的事。

    液體能否實現超滑?我們實現了固體超滑,那么在液體上,能否實現超滑呢?

    大概在1938年的時候,英國物理學家就做過超流體,就是把He Ⅱ(氦)降到2.17K左右,也就是零下270多度左右。

    科學家發現,這時He Ⅱ流體幾乎沒有摩擦流動了,它的黏度比水大概還小了接近一億倍,比水還容易流動,物理界稱之為超滑體,這也是一種超滑態。

    但是,這在物理上叫超流,對于摩擦學來說沒什么用。為什么?

    摩擦學界以降低摩擦為核心,因為其可以把能耗降下來,但是如果把系統溫度從常溫狀態下降到接近于絕對零度,就需要大量的能耗。

    所以,在常溫下能不能實現超滑,這是我們非常關注的一個問題。

    后來,以色列科學家在九十年代做出來了:在兩個云母之間置入分子刷,再加上鹽水,就可以實現超滑了。

    后來,日本人在兩個陶瓷表面加水,磨合了兩個多小時,也出現了超滑。

    這兩個超滑現象的出現,推動了超滑的研究,但是大家還是覺得它離應用差得很遠。

    1996年,我獲得第一個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當時博士剛畢業)做的就是超滑研究,希望在二氧化硅表面注入同樣的電荷,讓它形成一個同種電荷斥力場。

    然后,誘導中間的液體分子形成排列,形成一個超低摩擦。結果我們注入同種電荷,當兩個表面一接觸,這兩個表面就吸在了一起,掰都掰不開。

    這是為什么?我們發現表面電荷發生了遷移,可以說我們的研究失敗了。

    到了2008年,我們的學生有一次把酸奶帶到實驗室,他發現酸奶的有些成分,跟以色列做的超滑有點相似,他把酸奶加到實驗機上,發現摩擦系數一下降到了千分之二左右。

    他馬上匯報,這是不是意味著,超滑出現了?

    我們就開始研究酸奶,分了幾個研究組,去研究酸奶里的乳酸菌、乳酸、蛋白質、微量元素對超滑的影響。

    有一個學生因為天天研究乳酸菌的影響,整天在顯微鏡下看乳酸菌,到現在基本上不怎么喝酸奶了。

    我們通過實驗發現,酸奶一會可以實現超滑,一會又實現不了超滑。實驗機反向旋轉以后,超滑就消失了,酸奶超滑也是微現象。

    雖然這次又做失敗了,但是我們發現了酸奶對摩擦系數的突降是真的。

    后來我們研究它為什么會出現突降,在磺酸和丙三醇混合時就實現了超滑,非常穩定,大概磨合了十分鐘左右,摩擦系數就能達到千分之二點八。

    有一次我在杭州吃莼菜,發現莼菜用筷子怎么也夾不住,只能用勺子舀著吃。

    我就讓學生做做實驗,看有沒有超滑現象,發現它的摩擦系數達到千分之五,也是一種層狀的超滑材料。

    磷酸是一種腐蝕劑,它有非常好的超滑性能。在超滑狀態的時候,基本上磨損也能接近于零,所以它是一個非常好的超滑現象。

    這一下子給我們很大的啟迪,磷酸怎么實現超滑的?它的機理是什么?

    一旦機理揭示出來,很多可能的超滑材料就會合成出來,所以我們的學生李津津在這方面,做了很重要的工作,發現了流體效應會形成超滑。

    什么是流體效應?

    一個人踩著滑板能夠滑行,也是一種流體效應。流體動壓效應,可以把這個滑板給支撐起來。

    有沒有非流體效應的超滑?

    我們通過實驗發現,用聚四氟乙烯和藍寶石進行配對的時候,不用經過任何磨合過程,也不用形成任何動壓效應,就會有超滑現象的存在。

    超滑的摩擦系數跟速度基本上沒關系,是什么原因呢?

    有兩種機理,其中一種叫做水合機理,水合作用相當于一個金屬正離子吸附水分子在周圍形成了水合層,水合作用越強的液體,就會發現超滑形成。

    而水合作用的距離,作用力非常短,而實驗中膜厚經常有幾十個納米,我們發現這可能跟雙電層有關。

    雙電層也是兩個同等電荷形成斥力,分擔了一部分壓力。

    從實驗中可以看出,紅色的實驗曲線有雙電層(斥)力,幾乎沒有范德華引力過程,直接進入了斥力范圍。

    常規的會有范德華引力,雙電層(斥)力也可實現超滑,我們就可以根據超滑機理,控制超滑的出現和消失。

    超滑的作用機理

    歸納起來,超滑大概有三種機理:雙電層作用、流體動壓效應和水合作用,這是世界上公認的三大機理。

    其中的前兩種超滑機理,是我們這個研究組提出來的。

    后來,我們對一大批液體,其中包括酸溶液、堿溶液、酸+醇溶液、油基,都實現了超滑。

    當超滑實現后,承壓的范圍只能到300兆帕。然而,要真正在工業上產生大量的應用,就要把它的承載能力提高,提高到1吉帕以上。

    我們又做了新的嘗試,提出固液耦合超滑,把石墨烯加強表面修飾,放到液體里把黑鱗表面修飾,看能不能提高承載能力?

    后來,我們分別提高到600兆帕和1吉帕以上,最終實現了一個非常高的承載能力的超滑。

    在國際上,現在有這三大研究組進行對比。一個是以色列的Klein小組,一個是日本的Adachi小組,還有一個是我們小組。

    從溶液看,我們的體系已經非常龐大了。從承載能力看的話,Klein小組大概到70兆帕,日本到100兆帕,我們現在到了1吉帕以上,實現了數量級的提高。

    在液體超滑論文方面,國內主要是我們研究組做的。大概在2005年,我國就跟世界其他國家的總和差不多了,現在我們已經超過世界其他國家的總和了。

    客觀上說,超滑想要推向應用,必須解決這個矛盾:減少摩擦,需要弱的分子間作用;承受載荷,需要強的分子間作用。否則在載荷的作用下,液體就流到外邊,潤滑就失效了。

    所以,這就是矛盾。一個需要弱的分子間作用,而另一個需要強的分子間作用。

    如何來解決這個矛盾,才是超滑應用研究的關鍵。如果解決不了,超滑的比薩斜塔就會倒掉

    超滑應用到底有什么價值?

    有人做過調查,如果全球轎車僅是發動機的摩擦系數降低到18%,每年可以節約5400多億人民幣的燃油損失,以及減少2.9億噸的二氧化碳排放。

    如果不僅僅是18%,而是呈數量級的降低呢?那么應用會非常的廣泛,意義重大。

    所以,超滑將來可以在航天工業、交通工業、海洋工業等領域,有重大的應用前景。

    這幅圖說的是,在公元前1800多年前,當時人們用了加潤滑技術,加滾動技術,再加成千的人拉動,最終移動了一個60噸大雕塑。

    我們假設,如果超滑實現摩擦系數降到萬分之一,那么雕塑的拉力也僅有6公斤,一個小孩可以拽著它跑。

    從人類發展來說,鉆木取火使人類從野蠻走向了文明,滾動摩擦代替滑動摩擦,就是現代軸承的發展,催生了現代工業。

    那么,將來近零摩擦和近零磨損就會有更廣遠的前景。超滑的應用這扇大門已經打開了并逐步向工業界推廣。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日韩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 人妻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福利一区视频在线网站 | 无码中文字幕伊人 | 国产91视频在线观看 | 白丝久久av网站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 | 91免费电影| 日韩欧美在线 | 亚洲av永久无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熟女少妇精品一区二区 | 欧美三级不卡在线观看 | 丰满岳乱妇一区二区三区 | 伊人色欲综合 | 国产内射爽爽大片视频社区在线 | 精品国产a∨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日本 | 国产又色又爽又高潮免费视频麻豆 | 欧美日韩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激情综合 | 无码日韩人妻精品久久蜜桃 | 91孕妇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无码高清三区免费 | 国产av熟女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国产区一区二区三区 | 中国国产a一级不卡毛片 | 成人三级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亚洲国产图片视频怡红院 | 99久久免费只有精品国产免费 | 无码av免费毛片一区二区 | 免费观看黄色a一级录像 | 91同城| 视频一区二 | 伊人色综合久久成人 | 亚洲av宅男色影视在线播放 |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激情91 | 亚洲a∨毛片无码专区国产乱码 | 人妻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一 | 麻豆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一 | 99成人国产精| 黄色大片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