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烈祝賀我會聯辦的科普活動被中國科協評為--優秀科普活動
12月21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辦公廳印發《關于對2020年全國科普日有關組織單位和活動予以表揚的通知》(科協辦函普字【2020】158號),江蘇省機械工程學會、南京工程學會和江蘇省學會服務中心聯辦的“2020年全國科普日暨第一屆‘天印筑夢·科普智行’”活動,被評為優秀科普活動。
在4月25日召開的國家知識產權局第二季度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國務院知識產權戰略實施工作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發布《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實施十年評估報告。報告顯示,《綱要》提出的到2020年“把我國建設成為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水平較高的國家”這一目標已基本實現,具備了向知識產權強國邁進的堅實基礎。
報告顯示,2008年國務院頒布實施《綱要》十年來,我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知識產權大國。2007—2017年,國內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從8.4萬件增長至135.6萬件,居世界第三位。有效注冊商標總量從235.3萬件增長至1492萬件。著作權年登記量從15.9萬件增長至274.8萬件。植物新品種、地理標志、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等數量大幅增長。
報告表明,知識產權促進了品牌經濟、特色農業發展和文化繁榮,網絡核心版權產業行業規模年增長率保持在30%以上。知識產權運用新模式不斷涌現,專利、商標、版權質押融資規模突破千億。
此外,知識產權保護不斷加強,營商環境持續改善。我國基本建立起了符合國際通行規則、門類較為齊全的知識產權法律制度。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和行政保護全面強化,保護力度持續加大,對各類市場主體一視同仁,正在形成“嚴保護、大保護、快保護、同保護”為一體的知識產權保護格局。成立3家知識產權法院和15家知識產權法庭,知識產權民事、行政、刑事審判“三合一”在全國法院全面推開,審判標準日趨統一,判賠數額明顯提高。
報告指出,我國知識產權對外合作不斷擴大和深化,國際影響力顯著提高,積極推進建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知識產權機構合作機制。2007—2016年,我國參與制定的國際標準累計達1705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