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烈祝賀我會聯辦的科普活動被中國科協評為--優秀科普活動
12月21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辦公廳印發《關于對2020年全國科普日有關組織單位和活動予以表揚的通知》(科協辦函普字【2020】158號),江蘇省機械工程學會、南京工程學會和江蘇省學會服務中心聯辦的“2020年全國科普日暨第一屆‘天印筑夢·科普智行’”活動,被評為優秀科普活動。
2020年初始,新冠狀肺炎疫情這只黑天鵝不期而至,這對于企業知識產權工作以及知識產權行業有哪些影響呢?本文全面梳理了近期國家知識產權局(含專利局、商標局)、知識產權法院、最高人民法院、中國版權保護中心等業務政策,讓你對疫情防控期間如何辦理專利、商標、版權、訴訟等一目了然,盡在掌握。另外,也初步探討了疫情對于知識產權經濟的一些潛在影響趨勢。
對于企業知識產權申報的影響
1.國知局發出通知,其中要點有三:
(1)要鼓勵群眾網上辦理各種業務,盡可能減少人員流動,認真研究并妥善處理因疫情影響的專利商標事務辦理工作。
(2)同時,要積極圍繞疫情防治工作開展相關專利分析,提出合理建議,助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3)專利審查協作湖北中心要按照局里部署和當地防控要求,重點做好防控工作。
2.專利申請與審查——延誤可免費恢復。
(1)國知局出臺政策:“當事人因疫情相關原因延誤專利法及其實施細則規定的期限或者國家知識產權局指定的期限,導致其權利喪失的,適用專利法實施細則第六條第一款的規定。”
《專利法實施細則》第六條:“當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而延誤專利法或者本細則規定的期限或者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指定的期限,導致其權利喪失的,自障礙消除之日起2個月內,最遲自期限屆滿之日起2年內,可以向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請求恢復權利。”
(2)當事人可以自障礙消除之日起2個月內,最遲自期限屆滿之日起2年內,請求恢復權利。請求恢復權利的,無需繳納恢復權利請求費,但需提交恢復權利請求書,說明理由,附具相應的證明材料,同時辦理權利喪失前應當辦理的相應手續。
綜合國知局前兩條,即此次疫情構成不可抗拒的事由,當事人可以適用此條恢復權利,并且是免費的恢復,但需要提交恢復請求書。
3.商標注冊事宜。
當事人因疫情相關原因延誤商標法及其實施條例規定的期限或者國家知識產權局指定的期限,導致其不能正常辦理相關商標事務的,相關期限自權利行使障礙產生之日起中止,待權利行使障礙消除之日繼續計算,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因權利行使障礙導致其商標權利喪失的,可以自權利行使障礙消除之日起2個月內提出書面申請,說明理由,出具相應的證明材料,請求恢復權利。
4.集成電路布圖設計。
當事人因疫情相關原因延誤集成電路布圖設計保護條例及其實施細則規定的期限或者國家知識產權局指定的期限,導致其權利喪失的,適用集成電路布圖設計保護條例實施細則第九條第一款的規定。當事人可以自障礙消除之日起2個月內,最遲自期限屆滿之日起2年內,請求恢復權利。請求恢復權利的,無需繳納恢復權利請求費,但需提交恢復權利請求書,說明理由,附具相應的證明材料,同時辦理權利喪失前應當辦理的相應手續。
5.版權登記事務。
(1)中國版權保護中心各地版權登記大廳自2020年2月3日起暫停對外開放,恢復開放運營時間另行通知。期間可通過郵寄方式辦理登記業務。
(2)已經預約了北京天橋和上海、成都、深圳版權登記大廳軟件著作權登記業務的辦理人,申請材料可通過郵寄方式提交至北京天橋辦公區。請在郵寄材料的首頁單獨附頁注明如下信息:已預約的版權登記大廳名稱、預約辦理日期、預約碼、預約人姓名和手機號。我們將按照預約辦理日期順序盡快處理,辦理人可登錄中心官網查看辦理進度和狀態。
(3)軟件著作權登記的補正期限還可延長。根據《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辦法》第三十三條規定“申請人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正當理由,延誤了本辦法規定或者中國版權保護中心指定的期限,在障礙消除后三十日內,可以請求順延期限。”版權保護中心將主動順延補正期限至3個月,同時盡力確保補正材料的處理時間。
綜上所述,疫情防控期間,知識產權的業務基本不受影響,許多皆可在機關恢復正常辦公后正常進行,并且鼓勵線上辦理。對于其中專利、商標申請過程中,因疫情造成時間耽誤的情形,也不用擔心,國家知識產權局出臺了相應的恢復舉措。
對于知識產權訴訟的影響
1.高法知識產權庭的措施要點有三:
(1)疫情防控期間,將根據疫情防控需要對相關案件采取延期開庭等措施。當事人、訴訟代理人因疫情防控不能按期參加庭審、詢問的,可以依法申請延期。
(2)疫情防控期間,法律規定可以書面審理的和各方當事人均同意書面審理的案件,優先書面審理。
(3)疫情防控期間,優先電子遞交訴訟材料、電子送達訴訟文書。(電子遞交訴訟材料的,可以發送至“書記員姓名全拼@court.gov.cn”。例如,書記員為張三,則電子郵箱地址為[email protected]。不明確書記員姓名的,可以發送至[email protected]。)
不便電子遞交的訴訟材料,可以通過中國郵政寄交(郵寄地址:北京市豐臺區汽車博物館東路2號院3號樓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法庭,郵政編碼:100160)。
2.北京高院(含北京知識產權法院):
(1)疫情防控期間,到北京市三級法院立案的,通過北京法院審判信息網(http://www.bjcourt.gov.cn)、“北京移動微法院”信息平臺進行網上立案。不便網上立案的,可選擇郵寄方式立案。
(2)疫情防控期間,群眾需要聯系法官、遞交訴訟材料、查詢訴訟進展、咨詢訴訟事項等訴訟服務的,通過北京法院審判信息網、12368熱線、“北京法院訴訟服務”微信公眾號、 “北京移動微法院”信息平臺等線上渠道進行。
(3)疫情防控期間,群眾申訴信訪通過北京法院審判信息網、12345政法民聲熱線等線上渠道進行,或者將信訪材料郵寄相關法院。
3.最高法院通知,依法嚴懲妨害預防、控制突發傳染病疫情等各類犯罪,切實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順利進行,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要依法嚴懲利用疫情危害公共安全和市場秩序的犯罪行為,嚴懲制售假劣藥品、醫療器械和非法收購運輸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等犯罪行為,嚴懲借機造謠傳謠、暴力傷醫等犯罪行為,堅決維護社會大局穩定。
最高法院要求,要依法妥善處理涉及疫情相關案件,依法保障人民群眾合法權益。要充分運用智慧法院建設成果,依托中國移動微法院等平臺,引導當事人通過網上立案、訴訟、調解、信訪,就近跨域立案,跨區域遠程辦理訴訟事項,最大限度方便當事人和律師參與訴訟。對開庭等活動原則上推遲,該延期審理的案件依法延期審理,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出行和聚集,切實維護訴訟參與人、來訪群眾、法院干警安全和健康。
對于知識產權經濟的影響
人們更加重視健康,對于與健康、醫療產業有關的科技創新會更加活躍。與健康、醫療、防疫有關的品牌、產品、技術將會進一步形成知識產權創新成果。
對于計算機、大數據、AI用于傳染病防治、社會網格管理體系將會增多,社會治理和社會管理能力將會更為發達和強化。人們的科學素養、健康意識、危機意識將會更加強化。
疫情引發的需求降低、成本上升、供應鏈紊亂等等困難,對不少中小型企業形成沖擊;線上辦公興起,網絡購物、電子商務、在線教育、在線知識產權、在線法律訴訟與維權以及其他在線商業服務等將進一步得到人們的青睞和發展。
2020年初中美及時地達成了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在疫情沖擊國內經濟的背景下,對外貿易將成為眾多中小型企業的稻草。
或不排除各地將來會有進一步刺激經濟發展、鼓勵企業創新等措施。
挑戰與機遇并存,危機與希望齊飛。希望每一家創新型企業能繼續堅持科技創新為本,科學防疫,積極進取,繼續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在這樣一個特殊時期,全面保護和徹底運用好知識產權,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讓企業活下去,并且活得更健康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