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烈祝賀我會聯辦的科普活動被中國科協評為--優秀科普活動
12月21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辦公廳印發《關于對2020年全國科普日有關組織單位和活動予以表揚的通知》(科協辦函普字【2020】158號),江蘇省機械工程學會、南京工程學會和江蘇省學會服務中心聯辦的“2020年全國科普日暨第一屆‘天印筑夢·科普智行’”活動,被評為優秀科普活動。
在醫院或者醫療中心等場所,通常會使用化學噴霧來進行殺菌。這種化學噴霧劑可以在有害微生物引起問題之前將其殺死,雖然效果不錯,但并不適合所有場景應用,而且需要反復噴灑才能保持表面衛生。那么如果物體表面本身就能抗菌呢?得益于3D打印技術,來自謝菲爾德大學的科學家成功實現了這令人難以置信的壯舉。他們的研究發表在《科學報告》雜志上。
我們都知道銀具備很強的抗菌能力,甚至在某些應用中用于防止微生物生長,例如電子設備的水冷卻系統。以此為靈感,參與該項目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銀基抗菌化合物”,然后將其摻入3D打印材料中。
這種添加劑并不會讓3D打印的成品變硬或者更耐用,但確實可以提供更強大的抗菌保護能力。為此團隊構想將這種制造技術用于制造抗細菌的器械和表面,以用于醫療機構,包括醫院甚至療養院。
該項研究的共同作者坎迪斯·馬耶夫斯基(Candice Majewski)博士表示:“控制有害細菌的傳播,感染以及對抗生素的日益增強的耐藥性是全球關注的問題。在制造時向產品和設備引入抗菌保護可能是這場斗爭的重要手段。目前大多數3D打印產品都沒有其他功能。在制造階段增加抗菌性能將我們對這項技術的利用發生重大變化。”